家電廠商開啟市場爭奪戰 誰能笑到最后?
當今社會,從Z世代到銀發一族,互聯網都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“網購”更是成為了主流的消費模式,資料顯示,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經達8.41億,占網民整體的80%;電子商務交易額從2013年的4.57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4.92萬億元,短短數年,用戶規模提升1.68倍,交易額增長2.26倍。
也因此,線上市場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。不過,需要看到的是,伴隨互聯網增長紅利消失,流量爭奪戰也更加激烈,超級平臺的公域流量也在變得越來越貴,獲客成本變得越來越高,商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去購買或租賃流量,而這一部分花費最后又轉嫁到由消費者來承擔,最后成為一個惡性循環。對于包括家電在內的一眾品牌而言,找到一條新道路,已經成為必修的課題。
公域流量變得越來越貴,與之相對應的“私域流量”卻在不斷展現出力量,受到各行各業商家的關注與重視。所謂私域流量,指的是能夠隨時觸達、自由控制、反復使用、且免費使用的私有用戶流量,是從公域(internet)、它域(平臺、媒體渠道、合作伙伴等)引流到自己私域(官網、客戶名單),以及私域本身產生的流量(訪客)。
與公域流量相比,私域流量可以從根本上大大降低營銷成本,雖然獲取難度更大,但相對的其用戶粘性也越高,實現轉化、變現的概率也越高。據網上一份調查數據顯示,私域觸點在中國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96%,覆蓋范圍將近100%,換言之,只要有手機的用戶,就離不開私域;消費者平均每天在手機上消耗近6個小時,其中在私域觸點上消耗近1.5個小時;79%的消費者在過去1年中在私域進行過購買;42%的消費者已經養成了使用私域觸電的習慣,且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更容易受到私域內容的影響。
數據顯示,私域電商的市場增速已達公域2倍,整體GMV超過2.3萬億元。私域電商平臺已成品牌最大增量市場,部分品牌日銷超過1000萬元,私域流量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消費理念。
事實上,已經有不少家電企業已經,或者緊鑼密鼓地布局私域流量。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,截至2022年3月,家電行業APP私域用戶TOP10分別為美的、海爾、格力、科沃斯、有品、云麥、創維、TCL、萬和、海信;官方號TOP10分別為海爾、九陽、蘇泊爾、TCL、美的、雅萌、小熊、飛科、格力、博世;微信小程序TOP10分別為戴森、海爾、美的、速綠、史密斯、九陽、蘇泊爾、酷開、TCL、華凌;品牌私域用戶規模TOP10分別為美的、海爾、格力、九陽、科沃斯、蘇泊爾、TCL、戴森、小熊、雅萌。
數據還顯示,家電行業私域用戶以男性居多,年齡結構多元;一線發達城市滲透性高;用戶網購的行為特征明顯,也為品牌通過私域渠道衍生周邊產品提供可能。其中,大家電以智能家電設備接入口作為觸點,強調完善售后解決方案提升用戶口碑和忠誠度,彌補低頻消費的行業特性;而小家電則側重官方號和小程序模式,其中直播間則作為爆款重要陣地,實現高效轉化。
有分析人士認為,數碼、家電品類與私域模式有著天然的契合度,客單價高、復購周期長,利用私域模式,品牌可以更好地連接到用戶,在給予用戶更好的權益與服務體驗的同時,讓用戶對品牌產生一定的信任、承諾、情感維系,培養起其對品牌的好感以及忠誠。反過來,通過與用戶的接觸,品牌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用戶的建議以及對產品的喜好,從而改進升級品牌的產品設計。
如何運營好私域流量?
從目前來看,流量基數大、兼具即時通訊、場景入口等功能的微信是當前運營私域流量的最佳陣地,騰訊2022Q3財報數據顯示,微信及海外版WeChat月活13.09億,同比增長3.7%;微信小程序日活躍賬戶數突破6億,同比增長超30%,幾乎所有行業的潛在用戶都在使用微信。微信支付、視頻號、公眾號、朋友圈、搜一搜、看一看、小程序,這些都構筑起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態。除了微信外,微博、小紅書、Bilibili等也是值得關注的私域運營陣地。
在打造私域流量的時候,有相關人士向西柚表示,產品質量是重中之重,特別是3C家電,私域用戶會更加注重產品的品質和品牌信任度;同時,要做好內容推廣,如何在保持高頻次內容觸達的同時,讓內容符合用戶的喜好,這對于運營人員是個不小的考驗;值得一提的是,用戶完成產品購買并不是結束,而是周期剛剛開始,隨著消費觀念升級,電器服務不再作為產品銷售的附屬品而存在,服務體驗逐漸成為企業實現差異化競爭和消費者選擇的關鍵點。
在消費人群方面,據《2022私域電商平臺趨勢報告》顯示,目前私域的核心用戶群體大多以80、90后為主,"顏值”、“種草”、“分享”、“性價比”是他們的關鍵詞,一二線城市的Z時代用戶增長趨勢明顯。如何針對不同人群“對癥下藥”,將會成為將“流量”變成“留量”的關鍵。
私域流量方興未艾,無論是將其當成公域流量的一種補充,還是尋求新的突破,對于包括家電在內的商家而言,這無疑是值得嘗試的方向。